我要投稿   新闻热线:021-60850333

思政课如何打动“00后”的心?

时间:2024/3/15 11:14:05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奉贤区教育局    作者:作者 上海市奉贤区景秀高级中学 诸丹萍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刘俏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全国思政教师座谈会上曾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做好立德树人、培根铸魂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红色文化,铸牢育人之魂

WDCM上传图片

大学毕业后,我回到了自己的母校上海市奉贤区曙光中学。作为奉贤县委的诞生地,她有着深厚的红色基因,深受红色文化熏陶的我,作为新时代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师的我,将“布置洪炉铸少年”“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信仰熔铸在自己的职业理想中。课堂教学中,我常将校史文化、创校先烈李主一等革命故事融入教学情境中,借助议题式教学、项目化学习等方式,有效设计教学环节和学生活动,通过开展“对话先烈”,感受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期间,我积极参与上海市中小学时事课堂教学展示、上海市红色故事大赛暨首届上海市校园红色文化传播志愿者展评等活动,以“五四运动与‘新长征’”谈跨越百年的青年使命和爱国情怀;基于国歌馆场馆资源,以《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背景谈“弘扬爱国旋律,坚定文化自信”等话题。通过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文化,引导学生辨析身边时事,关注国家发展,使教学内容和国家、社会现实以及学生个人的未来发展紧紧相连,让课堂上接“天线”——党的理论方针,下接“地气”——学生的生活实际,实现学生易于理解的价值导向,自发地将党的理论方针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实际行动。

二、青春之声,激励青年使命

WDCM上传图片

当“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在课堂响起,我感受到了“00”后身上的那份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这一幕,发生在2019年“聚焦新思想铸魂育人,增强高中生‘四个自信’”上海市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高中)》(以下简称《读本》)主题教研活动上,我作为教师代表,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开展教学公开课。课堂上,通过时间轴的方式,呈现重要时间点对中国发展的意义,引导学生阅读《读本》,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支柱,正确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整节课上,和学生一起聆听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集体致献词》片段,在青春激昂的誓词中,学生联系自身实际,阐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中自己的志向和使命,激发情感共鸣,形成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自觉。生动的教学方式,拉进了学生与理论的距离,也让学生在体悟原理、联系实际中坚定自己的责任担当。

三、学科实践,践行大思政理念

思政课教师要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做到以科学理论培养人,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结合起来,提高思想政治课思想性、理论性,提升课程的亲和力、针对性。

近年来,我积极开设“模拟法庭”、“时事政治”等校本课程,带领学生开展学科实践活动,将课堂做延伸,理论结合实践。如,在开展模拟法庭活动中,和学生一起将真实案例改编成法律故事、模拟法庭活动,法律微电影。学生学以致用,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维护自己作为公民的合法权益。又如在“时事政治”课程中,通过专题教学,引导学生围绕政治、经济、文化等真实情境开展时政述评、课后调研,理性分析国内外的时政热点。学生通过评析时政,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形成对国家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学生在市时政大赛中屡屡获奖,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小论文也在全国、市级各类评选中斩获一等奖在内的诸多荣誉。作为指导老师,我为孩子们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和高兴,在成就学生的过程中,我找到了自己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更教会了学生思考、研究以及正确的价值观。

WDCM上传图片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作为思政课教师,我们要做学生的指南针,在学生迷茫时给予引导;要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满怀热情地走上讲台,充满自信地讲好每一堂思政课,用真情引共鸣、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