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5/9 17:39:09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刘俏
为推进具有闵行特色的人工智能类课程的研发和教学实践,形成中小联动、联盟学校共研共享模式,继3月27日小学区域共享课程研讨活动于七宝实验小学举行后,迎来中学专场。
5月7日,第五届“STEM+hui学习的力量”智慧校园主题项目学习作品展评(中学专场)暨区域共享课程研讨活动在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顺利举行。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副院长龚耀昌、初中教研室主任孙静贤、高中教研室副主任朱诵玉、小学两类课程教研员孟嬿娜,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中小学两类课程教研员姚军,上海市史坦默国际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袁刚、秘书长王雪华,上海市闵行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科研室主任杨慧玲,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校长施洪亮,华东理工大学附属闵行梅陇实验学校校长汤林,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校长辛丽君及特邀专家秦浩正、丁志康、喻承等出席本次活动。活动由闵行区教育学院中学两类课程教研员马丽敏主持。
颁奖典礼
截止至2024年3月17日,中学段共收到项目成果申报65份,并经专家多轮评议,最终17份作品获得中学二级水平认证;19份作品获得中学三级水平认证;15份作品获得中学四级水平认证以及3份作品获得中学五级水平认证。
由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孟嬿娜、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校长辛丽君为获得二级和三级的同学颁奖。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校长施洪亮、闵行区中学“智能创造研修坊”终身指导专家丁志康为获得四级和五级的同学们颁奖。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主任孙静贤、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秦浩正为18位优秀指导老师颁奖。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主任朱诵玉、市两类课程教研员姚军为8所“优秀组织奖”、3所“组织奖”学校颁奖。
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副院长龚耀昌、上海市史坦默国际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袁刚为新加入STEM+AI First 联盟的学校授牌。
师生登台秀
来自上海市实验学校西校、上海市闵行区莘松中学(春申校区)、上海师范大学康城实验学校、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四所学校的师生们作为学校代表通过各种形式的登台秀,分享了在校园生活为实践场景下,如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老师的协助下,迭代更新后,最终形成一份完整、可落地的项目申报书以及一个具有智控功能的实物作品的整个过程。
评审专家代表反馈
王雪华介绍了此次项目申报的评价体系,并表示全方面的评估架构是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们的潜能。通过分享阶段性学习中的趣事,传达了“大智慧、惠自然、会生活、汇世界、绘未来”的“5hui”的学习理念。
喻承肯定了此次的学习成果,同时提出在项目化学习的过程中需加强对技术、工程规范以及法律伦理的关注,以及在工程核心素养上的发展。
课程经验分享
华东理工大学附属闵行梅陇实验学校的沙越老师与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黄婕老师分别通过课程教学经验分享,表示学校逐步形成以活动项目化学习设计激发的学校社群创新生长的内循环和以区域课程及活动资助推的校本课程建设的外循环,以此揭示了区域共建共享课程的内在逻辑与实践智慧。
专家点评和领导讲话
姚军肯定了此次的区校探索,勉励教师勇敢践行、主动破壁与合作,顺应新时代的教育转型。问题导向发展,促进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高阶思维能力,切实做到“教”学生如何“学以致用”,创造未来世界。
龚耀昌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此次的活动,在基于“智慧校园”的主题,学习传感器技术,构成人工智能核心,把“感知、感应、物联”的具体技术串接起来,使人工智能可以最终应用到校园中。看到了STEM、技术、工程、数学、编程等的跨学科组合,学生从其中一个切入,然后融会贯通形成最终项目落地。这是一场非常具有意义和价值的活动,真正地做到培养有理想、有本领、为未来发展打下基础时代青年。
“智慧校园”不仅仅是STEM+课程条线一门试点课程,是一种理念,是一种可以伴随学生校园生活时刻可以扎实落地的课程活动,希望每个校园都可以在师生共建下成为学生们求学生涯中温暖且美好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