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1 15:13:05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作者:作者 居平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秦嘉莹
今年五一假期里,我们一家回到了我先生的老家镇江九如巷。百转千回的九如巷,总是让我们心心念念,因为那里有我先生爷爷许亚轩留下的百年祖屋。20世纪30年代,爷爷携妻儿闯荡上海滩,后落脚黄河路开了一家中医诊所,并在“承兴里”石库门定居了下来。从九如巷到石库门,爷爷经历过甜酸苦辣的百味人生。
爷爷曾在“金九如”治病救人
九如巷,南至宝塔路横街,北至大西路,内有20多条小巷相互贯通,主巷长约200多米,宽近2米。“九如”源自《诗经·小雅·天保》中的两句:“天保定尔,以莫不兴。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意思是:“上天保佑你安定,江山稳固又太平,给你待遇确宽厚,一切福分都赐尽,使你得益多又多,没有东西不丰盛;上天保佑你安定,降你福禄与太平,一切称心又如愿,接受天赐数不清,给你远处的福分,唯恐每天缺零星;上天保佑你安定,没有事业不振兴,上天恩情如山岭,上天恩情如丘陵,恩情如潮忽然至,一切增多真幸运……你像上弦月渐满,又像太阳正东升,你像南山寿无穷,江山万年不亏崩;你像松柏长茂盛,子子孙孙相传承。”早在1929年,“九如巷”便应运而生,大批富豪因“九如”的大吉含义,纷纷在此圈地建房,紧邻的薛家巷也是富人聚居地,故而当地有“金九如、银薛家”的说法。
爷爷留下的祖屋在九如巷30号,是一栋三合院。爷爷自小立志学医,少时师从扬州江都名医张明贤,21岁出师,擅长妇科、儿科和喉科。迁居九如巷后,他便在此地开诊,治病救人。听老邻居讲,爷爷为人和善,为穷人看病从不收诊费。有一次,一位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的花甲妇人,带着一名六七岁孩子上门求医。一进门,她就声泪俱下地向爷爷述说起自己的遭遇:她老公久病瘫痪在床,儿子出车祸后,儿媳留下两个年幼的孙子改嫁,这次带来的小孙子被乡间赤脚医生诊断为“肺痨”,令她对生活感到彻底绝望,常常彻夜难眠。偶然间,她听说“九如巷许亚轩医生治病有方,穷人不收诊费”,就从苏北乡下坐了两天两夜的船赶来求医。说到此,老妇人还叫小孙子跪下,求医生救命。爷爷听了心中一阵感叹,当即扶起孩子为其诊病。一番望闻问切,他确定小孙子只是受了风寒引起发烧,又没有及时吃药,所以面黄肌瘦,咳嗽不止。而老妇人经历丧子之痛,伤心过度,以致心脏病复发。爷爷给祖孙俩分别开了两个疗程的药,并吩咐助手陪着他们去抓药,关照“不要收费”。临出门时,爷爷还嘱咐家人送了一大包衣物给孩子,老妇人感动得涕泪横流,连声说:“好医生、救命恩人呀!”多年后,长大成人的小孙子考了上海师范大学,也到了上海。他经多方打听,找寻到黄河路爷爷的住处,当面感谢了爷爷的救命之恩,成就一段佳话。
许良医生和爷爷在西湖边
邻居竟是“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
因多年未归,九如巷的祖屋里竟然长出一棵大树,且已枝繁叶茂冲破屋顶。我们立即委托当地的朋友帮忙维修,终使祖屋得以顺利修缮完成。其间,我们得知,被誉为“人民教育家”的于漪老师也出生在九如巷,她家老宅在同鑫里7号,与我们是一巷之邻。这无疑是我们此次返乡的意外收获。
于漪和许良居平夫妇
同鑫里是九如巷的巷中巷,民国时因李、于、张三姓商人在此建房,而取名同鑫里,意为共同富裕、共同发展。1929年2月7日,于漪出生在同鑫里一个普通家庭,她的祖父由学徒做起,通过自己的勤奋与努力成为一间制作土肥皂、土蜡烛的作坊主;她的父亲为人正直,继承家业后因患上肺结核早逝,她的母亲含辛茹苦地将五个子女抚养长大。于漪的父母都没有读过很多书,但他们重视教育,给儿女树立了为人处世的榜样。在端正家风的熏陶下,于家五姐弟都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长姐于漪深耕于基础教育领域,成为“人民教育家”;二弟于渤是浙江大学电机系教授;三弟于洸是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小弟于渌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小妹于涟是浙江大学教授,曾任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
一户寻常百姓家,竟飞出五只凤凰,这是镇江九如巷人的共同光荣!
于家五姐弟的名字都带有三点水,这是因为他们原本还有三个同胞手足,但都早早夭折,他们的父亲想到,“于”谐音“鱼”,鱼要有水才能活,所以给子女都取了带有三点水的名字。看似寻常的名字,却寄托着父母深深的爱和殷切的期盼。
于漪自小爱读书,家里的线装旧书被她翻阅了无数次,小小的脑袋里装满了有趣的历史故事,胸中自然也产生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与抱负。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上海失守后,日军沿江而上,很快镇江也失守了。那时,8岁的于漪常看见日本人的飞机在头顶盘旋,听到警报声在耳边响起,大人们的脸上因此总是愁云密布,生活变得越来越艰难。
而薛家巷小学的“最后一课”唤醒了于漪强烈的爱国意识。
薛家巷小学解散前夕,一天下午,音乐老师满含热泪,用颤抖的声音教唱《苏武牧羊》:“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血,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尽管曲调温柔,节拍缓慢,但老师教得那么激动,边打着节拍唱,边逐句解释苏武宁死不屈的故事,把“祖国”“气节”“亡国奴”这些沉重的词汇唱进了孩子们的内心。那一刻,于漪幼小的心灵第一次受到如此的震动,她曾说“这一课,我永远忘不了!”
如今,九如巷的住户大多是老人,他们仍津津乐道先辈流传下来的故事,听来颇令人感慨万千。从大上海到九如巷,乡愁无尽期……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