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25 20:07:47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闵行区教育局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刘俏
近日,“扬国戏雅韵,颂盛世华章”2024年闵行区“戏曲传承与发展”项目展演在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举办。活动展示了六年来闵行区在戏曲传承与教育方面的成果,为观众带来了一场传统与现代交融、艺术与教育融合的盛宴。
截至目前,闵行区共有13所学校的4000余名学生参与到戏曲的普及课与社团课程中来,覆盖了京剧、越剧、沪剧、昆曲等多个剧种。
新梅小学京剧社团带来经典剧目《霸王别姬》,在起舞舞剑中带观众回溯到楚汉时期,学生的精彩演绎让人眼前一亮。
黎明小学越剧《红色医生》将大家带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看一位医者如何用她的智慧和勇气,书写不朽的篇章。
明强二小沪剧《出灯》用高难度的“赋子板”唱法及折子戏,带领观众领略了江南地区元宵佳节的风俗习惯和人文风情,赢得现场阵阵掌声。
紫竹小学昆曲《浣纱记·打围(醉太平)》让观众在优美的旋律中,寻忆那遥远的西施传说。
莘庄实小京剧《白蛇传》通过神话世界与现实世界的互动,将观众的思绪带到西湖,品味神话传说故事。
航华二小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组曲》通过小朋友的戏腔、身段和手势,让台下的观众沉浸其中。
景东小学昆曲《牡丹亭·寻梦》杜丽娘自游园惊梦之后情思辗转,留恋梦境,表达她对自由的向往。
古美学校越剧《手心手背都是肉》通过轻松有趣的唱腔,谆谆教诲声声入耳,提醒观众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和重要性。
协和尚音京剧《杨排风》用激昂的唱腔和精彩的武打场面,展示了这位女英雄的英姿飒爽,感受征战沙场的热血与魄力。
吴泾实小昆曲《孽海记•双下山》运用丰富的唱腔和念白、身段表演技巧,带大家领略文学的魅力。
华坪小学沪剧《72家房客选段—拔牙齿》通过滑稽戏的幽默和夸张演绎,将稀松平常的拔牙演绎得令人捧腹,让观众感受到那份属于老上海的幽默与智慧。
莘庄实小京剧《小上坟》是花旦与文丑的对儿戏,形式活泼,载歌载舞,用悲喜交织的剧情和精湛的演技,让观众在笑声中品味人生的酸甜苦辣。
华漕学校沪剧《燕燕做媒》将戏曲与民歌元素相融合,旋律起伏爽朗,情绪乐观亲切,曲调一句一顿,节奏活泼明快。
航华中学京剧《梨花颂》以梨花为引,寓情于景,词曲典雅,歌舞并重,旋律优美,引发观众情感共鸣,而且大胆选用男生为旦角,让人耳目一新,体验别样的贵妃风采。
表演结束后,国家一级演员、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邓华蔚老师对同学们的表演进行了精彩点评,并与演员代表和观众代表进行了互动。她赞扬了闵行区在戏曲传承与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并希望孩子们再接再厉,强化手眼身法步等戏曲基本功的练习,进一步深化对戏曲艺术的理解和感知。
“我们通过与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开展深度合作,让孩子们能够在上海戏剧学院不同戏曲门类专家的指导下,更好地感受中华传统戏曲的美好,让孩子们在专业技能方面都能有所提升,带动更多的孩子来传承我们的传统戏曲。”区教育局副局长王维刚谈道,“未来,我们希望各戏曲传承校将戏曲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计划与美育工作计划中,通过普及推广、梯队建设和优才选拔,培育一批具有戏曲特长的优秀学生。”
此次展演活动不仅展示了闵行区“戏曲传承与发展”项目的卓越成果,也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交流学习的平台。未来,闵行区将进一步推动戏曲项目的深入开展,让更多的闵行学子受到戏曲艺术的熏陶和惠及,让戏曲文化在新时代继续传承下去,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