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1/13 16:00:07
来源:东方网教育频道 上海市教委教育技术装备中心 选稿:东方网教育频道 陈乐 陈士琪
在上海市教委职教处的系统设计与指导下,上海共立项30个上海市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大师工作室。在上海市教委教育技术装备中心的组织协调与管理下,上海市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运行。曹毅技能大师工作室就是其中之一。
一、基本情况
为落实国家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通过产教融合,联合打造上海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师资队伍,上海电机学院与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全国技术能手、大国工匠曹毅联合申报并获批上海市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大师工作室。2024年在曹毅大师的带领下,以对接国家战略航天产业人才需求为主要目标,以大师工作室为载体,以产教融合为手段,以联合创新为机制,以教学改革为途径,联合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联合培育“创新”型高技术技能人才。通过自愿报名和遴选面试,共招收来自上海电机学院高职学院、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上海闵行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高职学院、上海城建职业学院等5所高职院校的6名学员。
二、主要做法与成果
1.产教融合,服务国家战略产业,构建校企联合育人平台
(1)校企深度合作,构建三全育人体系
依托大师工作室,校企深度合作,工作室学员全员参与,以与上海航天装备制造总厂开展技能大师订单班为载体,联合构建“一核双主线四维度五融合六心”校企联合大思政育人体系,开展产教融合“三全育人”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三全育人”核心任务;以校内和校外两条“三全育人”主线,实现专业教师、思政教师、企业导师、技能大师共研、共建、共育、共享;以弘扬航天文化、融入航天精神、构筑航天梦想、实现航天强国为“三全育人”四个维度;以党建育人、技能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创新育人,实现“五育并举”,全方位育人;怀爱国心和事业心,持进取心和自信心,树责任心和工匠心,实现“六心汇聚”,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共育“航天工匠”。
工作室学员参与校企联合开展“三全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凝练做法与模式,总结经验和成果,获批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市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收获良好思政育人成效。
(2)产教深度融合,共建高水平专业群
依托大师工作室,工作室派出院校全部参与,共同以服务国家战略航天产业为目标,以提升上海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质量为方向,邀请大国工匠、技能大师、职教专家等,定期组织针对专业(专业群)建设研讨,工作室学员作为各院校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参与研讨,开拓视野,提升综合素养,为学员所在院校开展专业(专业群)建设“保驾护航”。
2024年上海市教委开展新一轮高水平专业群申报工作,工作室成员主持或参与申报的上海电机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群、上海闵行职业技术学院智能机电技术专业群获得立项,取得良好成效,全面提升学员参与专业建设能力,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为后续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更好服务航天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培养新质人才,共同建设“大师讲坛”
近年来,我国航天产业以其迅猛的发展势头,不断突破技术壁垒,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注入强劲的新动能。随着全球科技竞争的日益激烈,越来越多国家开始意识到,太空未来产业将成为引领未来发展的新赛道,其战略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满足航天装备制造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以大师工作室为重要平台,积极推进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搭建起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桥梁,工作室定期邀请航天领域的王曙群、曹毅等顶尖大师走进各院校,针对前沿技术、职业规划、成才之路等方面开展系列讲座和交流活动。
依托大师工作室,在上海职业院校组织“大师讲坛”专题交流或讲座共12场次,这些讲座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他们的创新热情,更为航天装备制造业培养具备扎实专业技能和前瞻思维的高素质人才,为推动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4)服务产业需求,共同培养创新人才
以大师工作室作为协同平台,上海电机学院、闵行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联合推进与上海航天装备制造总厂的校企合作进程,联合开设技能大师订单班,当前上海电机学院已经完成2期订单班人才培养,共输送50余名优秀学生加入“航天大家庭”。大师工作室学员所在院校都有强烈意愿与航天集团开展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依托曹毅技能大师工作室,推动更多院校联合航天集团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助力国家战略航天产业发展。
在曹毅大师的带领下,工作室成员联合推进校企联合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和企业技能大师、院校骨干教师开展合作研讨,依据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战略需求,拓展专业课程体系,积极研讨怎样将“新业态、新技术”融入专业群课程体系和日常教学,实现“智改数转”,并系统性构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通过积极参加技能竞赛和创新大赛,全面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逐步提升技能竞赛获奖数量和质量,培养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新质人才”。
工作室成员指导学生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项2项、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争夺赛银奖1项、铜奖1项、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RAICOM)二等奖1项、企业模拟经营大赛二等奖1项、其他国家级奖6项;获取的省市级竞赛一等奖7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5项;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上海赛区银奖1项、铜奖1项。全面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2.大师领航,联合开展师资培养,构建校企联合创新平台
(1)大师引领发展,构建优质师资团队
依托曹毅技能大师工作室,聘请王曙群、曹毅等“大国工匠”担任专业企业带头人和企业导师,指导和研讨专业建设;安排学员根据自身需求向大师“拜师学艺”,引领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学员的教科研水平,提高教学设计能力;联合培养技能和教学“双优”的高水平师资团队,培育市级及以上教学名师或领军人才,共同构建优质师资队伍,培育更多高水平、高质量教科研成果。
工作室学员共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7篇,其中SCI检索2篇;主编或参编出版教材7本,其中已公开出版3本;主持上海市职业教育一流核心课程(线下)1门、校级教改课题1项;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得市级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奖项3项。
(2)实现双向奔赴,构建校企创新平台
实现双向奔赴是对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出的新要求,也就是校企双方“各取所取、协同合作、共同发展”。
依托曹毅技能大师工作室这个平台,通过上海电机学院所在两大校区地处的产业优势,强化与航天集团合作,联合开展人才培养,也将积极通过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优势,引领工作室学员全员参与,联合开展企业调研,积极搭建技术服务平台,与工作室成员联合组建教科研团队,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更好服务于企业的员工培训、技能提升、技术创新等,更多教师参与企业横向课题,为企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工作室学员申请专利10项,授权发明专利4项;企业横向委托项目6项,到款约106.9万元。工作室学员教科研能力得到极大提升,成果数量和质量逐步提高。
三、展望未来
2024年度工作室取得一定建设成效,但是距离建设目标还有距离,需争取更多资源,创造更好条件,尤其需要进一步激发学员参与力度,取得更好成效。
2025年度工作室将提早制定年度工作方案,细化工作计划,加大活动频次,强化学员团队合作,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编写、教科研项目等方面取得更多成果,进一步提升建设成效,将工作室建设成为产教融合的交流平台、育人平台、合作平台、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