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创新、担当”,这是上海市教育功臣、七宝中学老校长仇忠海40年从教生涯的三个重要关键词。今日,主题为“祝贺仇忠海校长从教四十年”暨《“人之为人”的教育追求》推介活动在七宝中学举行。据了解,该书阐述了仇忠海在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形成了“人之为人”的教育理念的过程。这样的教育智慧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老师和教育工作者,并改善着教育生态,提高了教育育人的质量。
教育是研究人的,是实现人的发展的,一切文学说到底都是人学,所以这里面有相通之处,但是绝不能由此产生狭隘的解释。
冯恩洪,1946 年出生,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曾先后担任上海培光中学副校长、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兼上海建平(集团)学校总校长,现任全国教育专家委员会会长。全国著名教育专家,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关工委全国教育专家指导中心副主任,全国中小学德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客座教授。享有“北魏南冯”(北有魏书生,南有冯恩洪)的美誉。
作为国内第一所中美合办的大学,上纽大的诞生令人瞩目。如今,第一届学生已升入大四,明年即将毕业,在接受中美通识教育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哪些挑战?又有了哪些特别的收获?俞校长认为阅读、思维、表达是上纽大学生迎接未来挑战的三大利器。
很多人都听说过“第十名现象”,就是那些在中小学时成绩并不拔尖的、成绩中等偏上的孩子毕业走上社会之后反而表现更好。还有跟踪研究显示,很多所谓的“状元”并未在日后的工作中成为领军人物。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又为我们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什么启示?
此时此刻,华东师范大学老校长、著名教育家孟宪承先生的铜像“站”在华东师大闵行校区人文学院旁的草坪上,有身后那一片浓密的香樟树衬托,略显清冷,却有一种庄严、静谧……
俞立中1949年出生在上海,作为“68届”高中毕业生,他在“上山下乡”的洪流中,来到黑龙江长水河农场务农。也许正是在那片“黑土地”上的经历,成就了他冷静坚韧、乐观豁达与从容大度的性格,让他无惧挑战、勇于创新,甚至可以毫不气馁地说“吃苦也是一种本钱。”
本立志做核物理学家,却成了中学教师;讲一口地道的英语,弹一手好钢琴,却是数学专业出身……这就是才华横溢的原上海中学校长唐盛昌。他在任期间,带领上中人创造了非凡的业绩。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他的老部下,一起感受“唐盛昌的高度”。
那是55年前,和今天一样的毕业季。16岁的唐盛昌即将离开延安中学,梦想报考中国科技大学,飞向“原子核物理研究”殿堂。
真正办教育,必须想到两头:一头是社会的需求,一头是学生与家长的需求。教育同时具备两个功能:既要兴国,又要办成人民满意的教育。因此,当一名成熟的校长,思考问题至少要比社会发展提前十至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