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燕2006年起担任平凉路第三小学校长、书记,平凉路第三小学教育集团理事长,上海市特级校长,曾作为上海市第二期影子校长项目人选美学习,她以强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以身垂范,带领全校师生努力建设“一个师生共同喜爱的生动发展的学校”,建设一个温暖人心的新优质校园。
“不管困难有多大,为了孩子们,我们先做起来”。没有更多的豪言壮语,在七月的骄阳下,李毅萍老师带领着科技组老师开展了“百个儿童家庭科技实验角”的活动,走进学生的家庭开展一对一的指导。当美好的设想变成现实的时候,困难远比预想的多。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学校应该是这样一个地方:在这里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人都是快乐的,他们不仅有对明日幸福的期待,也拥有着今天的快乐体验,所有本应属于孩子的欢乐,在这里都应回归到他们的生命中去;学校是寄托孩子理想和情感的家园,孩子在这里留下的应该是幸福成长的记忆,小学应该是他们一生中最快乐的地方。所以,即使在面对现代教育诸多困惑的同时,我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把这样一所学校办成受孩子喜欢、家长放心、社会认可的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适合的教育”,即遵循人的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促进人社会化与个性化和谐发展的教育。具体内容既包含了教育的目的性,又包含了教育的规律性,还包括可行性。
孙纳新,上海市普陀区武宁路小学校长,上海市特级校长,“上海市星星火炬奖”、“上海市园丁奖”获得者。她以“开心、开放、开创”的理念立校,希望让所有学生享有最好的教育,拥有快乐的童年。
位于长宁区中山西路上的上海市民办新世纪中学和很多中心城区的中小学一样,蜗居在居民区中,如大众所言,校园确实比较迷你,但殊不知这小小校园里也能藏着远远超出校园面积的大格局。
从上海市进才中学到如今的民办进才外国语中学,王从连校长始终秉承自己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将每一个学生培育成全面发展的人。
徐汇中学创办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至今有166年的历史。徐汇中学最早创办时叫徐家汇公学,彼时的上海还没有创办大学,因此最早的一大批高中毕业生都前往欧洲留学。所以,徐汇中学在欧洲的名气很大。而且这些留学欧洲的徐汇学子都非常团结,只要一唱徐汇中学的校歌,就能“找到组织”。徐汇中学校友马相伯在1903年创办震旦学院,相关院系后经调整,并入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同济大学等高校。
当52岁的李海林做出辞去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职务,出任一所全新的民办双语学校的掌门人这一重要抉择时,其实已不是李海林第一次选择离开,却是至今为止最重要的一次转变。因为这次抉择,意味着他结束了33年的体制内工作经历。
在上海赵巷特色居住区,有一座美丽且优雅的校园——宋庆龄学校。学校由中国福利会全资兴办,设有小学部和初中部,学校贯彻宋庆龄“实验性、示范性”方针,面向国际、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只有扎根中国,才能拥有与世界对话的基础。”学校掌门人封莉蓉说,30多年来,她和她的团队倡导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探索融合世界教育之长的多元文化基础教育,在传承与融合中形成教育特色。学校秉持“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的办学理念,培养有中国情怀,但同时也有国际眼光和全球意识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