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在幼儿园门口迎接每一个孩子,王伊凡出门总是很早。精力充沛,仿佛随身搭载“小太阳”,她是上海欧顿锦绣幼儿园的园长,她是300个小朋友的园长妈妈,也是3个孩子的母亲,仿佛有着释放不完的能量。
一校一品,学校的文化就是学校的品味。进华中学作为普陀区民办中学的领头羊,能达到如今这个层次,得益于传承了华东师大二附中的文化底蕴并且在上海创造的辉煌文化,发展至今已有二十年的办学历史。
胡培华,上海市虹口实验学校校长,同时他也是教育心理博士,深谙教育心理。在他看来,教育是一项有崇高理想和充满温度的事业,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拥有成就感、幸福感,就是一所好学校。
校长黄玉峰因其拥有语文特级教师、复旦大学兼职教授、上海写作学会副会长、复旦书画篆刻研究副会长等头衔而被人熟知。而黄玉峰亲切地称自己为“五四青年”,他认为要时时“保持一颗童心”:会玩、爱美、有好奇心、不服老、跟上时代、不说假话、不摆老资格,会交朋友。
我没有继续看星期几。如果不是为了写日记,今天4号或8号都与我没有什么关系,星期几就更加与我没有干涉。时光如水,但是乡村的时光不是河流,是一汪无边无际的湖泊。待在乡村,只知道晨昏交替,产生不出时光流逝的印象。早上站在妈妈的楼上往下看,蓬大的板栗树叶子连果都是实实在在地绿,看不出一点秋之将至果之将熟的意味。真替妈妈的那群野生家养的松鼠着急。竹子,当然绿得葱茏。树梢间偶尔蹦跶出一两只鹁鸽,让你怀疑一切都还在春的酝酿中。只有那棵梧桐树,叶子开始绿中带黄。是的,梧桐一叶而知秋。梧桐是这些葱茏大树中的异类...
我是一个对文字有很大依赖的人。一顿饭吃得香不香,一场觉睡得稳不稳,一次等待是不是能演绎得从容娴静,全看身边有没有自己喜欢的、有趣味的文字陪。于是除了借书、买书,还订了很多报刊。很多报刊是从大学毕业那年启订的,无论其水准是蒸蒸日上还是江河日下,我都会每年11月把订刊的款项寄出去。喜新而不厌旧的结果是家里的刊物越来越多。
一个人闲来无事,总要折腾一点什么才好。可是世界偌大,真要找点什么可以供自己随意消遣,除了那一点不会吵闹的小草小动物,还真很难找点别的什么出来。
当下,每个孩子在校内、校外都会学习多门课程。这一现象在一师附小校长鲁慧茹看来,所有课程的基础是父母的言行。这门课虽然没有考试、没有标准、无法重修,却是无时无刻可以授课,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孩子。父母们该如何上好这门课?不妨听听鲁慧茹校长的建议。
清末明初,随着旧科举考试制度的废除,莘庄地区第一所新式学校--蒙正学堂诞生,这就是莘庄镇小学的前身。几度易名,几度变迁,但学校始终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沿袭了光荣的革命传统。
卞贤俊,控江二小校长,同时也是家长,是爷爷。卞贤俊接触过数以万计的孩子和家长,面对众多家长的困惑,他提出培养孩子需“厚德养志,家教有方”。